【唐韻】郞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狼狄切,𠀤音歷。【說文】浚也。一曰水下滴。【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】動滴瀝以成響。
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。【史記·滑稽傳】時賜餘瀝。
又瀝液,微流也。【張衡·思𤣥賦】漱飛泉之瀝液。
又淅瀝,雨雪聲。【謝惠連·雪賦】霰淅瀝而先集。 【集韻】或作𤃹。
● 瀝
英语 trickle, drip; strain; dregs
德语 sickern, träufeln
法语 goutte,tomber goutte à goutte,filtrer
詳細字義
◎ 瀝
動
(1) (形聲。從水,歷聲。字又作「砯」,從石從水會意。本義:踩着石頭過河)
(2) 水、淚、酒等液體下滴 [drip;trickle]
動滴瀝以成響,殷雷應其若警。——漢· 王延壽《魯靈光殿賦》
以杓酌油瀝之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歸田錄》
又如:瀝血(刺破皮膚使滴血,以發誓、表竭誠或作祭祀);瀝液(水滴);瀝滴(水下滴)
(3) 竭盡(如自己的)全力 [use up;exhaust]。
如:瀝懇(竭盡誠心);瀝款(竭誠);瀝誠(竭盡誠心);瀝腸(披露心腸)
(4) 從毛孔或裂縫小口慢慢流出 [ooze]。
如:瀝酒(濾酒);瀝泣(流淚);瀝液(細微的水流)
(5) 傾灑 [sprinkle]。
如:瀝灑(灑酒於地,表示祝願或起誓);瀝觴(傾杯灑酒)
詞性變化
◎ 瀝
名
球形或橢球形體的滴液 [drop]。
如:餘瀝
浚也。从水歷聲。一曰水下滴瀝。郎擊切
(瀝)漉也。从水歷聲。郎擊切。十六部。一曰水下滴瀝也。鉉本有一曰水下滴𤁋六字,鍇本無。今按文選魯靈光殿賦李注引水下滴𤁋之也,則鉉本是。許意瀝漉皆訓自下而上之,滴瀝則爲自上而下之,故殊其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