𦝭
拼音 注音ㄌㄩˋ
五笔wnne 仓颉hbb 郑码mylq
笔画13画 部首 部外9画 笔顺3251512523541
康熙笔画15画 部首 部外9画
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统一码扩展BU+2676D

民俗参考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0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基本解释

𦝭

ㄌㄩˋ


  1. 同“”。《廣韻•至韻》:“𦝭,血祭。”《集韻•至韻》:“𦝭,師祭。”《改併四聲篇海•肉部》引《搜真玉鏡》:“𦝭,與膟同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血祭肉也。从肉帥聲。 膟,𦝭或从率。呂戌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𦝭)血祭肉也。郊特牲曰:取膟膋燔燎升首。報陽也。鄭云:膟膋,腸閒脂也。朝事時,取牲膟膋燔於爐炭。至薦孰之時,又取膟膋與蕭合燒之。按此注謂膟膋、腸閒脂,二字一物,祭義注云:膟膋,血與腸閒脂也。則以血釋膟,以腸閒脂釋膋,略同許說。小雅:執其鸞刀,以啟其毛,取其血膋。正與祭義毛牛尚耳,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語相合。毛云:毛以吿純也。膋,脂膏也。血以吿殺,膋以升臭,合之黍稷,實之於蕭,合馨香也。葢說禮家以膟當詩之血,故許云血祭。鄭注祭義同。考之郊特牲,血祭與燔膟膋各事,膟膋自是一物。郊特牲注爲長也。許云血祭肉者,肉是衍字,血祭不容有肉。祭義疏引說文、字林:膟,血祭。無肉字。釁字下亦云血祭。从肉帥聲。吕戌切。十五部。

(膟)𦝭或从率。今毛傳、禮記皆作膟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