謚
拼音shì 注音ㄕˋ
五笔yuwl 仓颉yrtct 郑码suol 四角08612
笔画17画 部首 部外10画 笔顺41112514313425221
简体12画 部首部外10画笔顺454313425221
康熙笔画17画 部首 部外10画
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统一码基本区U+8B1A

民俗参考

五行属性

五行属性:金

字义解释

起名解释:见“谥”。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4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基本解释

shì ㄕˋ《廣韻》神至切,去至船。錫部。


  1. 古代帝王、貴族、大臣等死後依其一生所行事蹟給予的稱號。《禮記•樂記》:“故觀其舞,知其德,聞其謚,知其行也。”
  2. 加給謚號,定謚號。《左傳•宣公十年》:“(鄭人)改葬幽公,謚之曰靈。”
  3. 稱;號。漢司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身死無名,謚為至愚。”
  4. 静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謚,静也。”

〡ˋ《廣韻》伊昔切,入昔影。


  1. 笑貌。《玉篇•言部》:“謚,笑皃。”

ㄒ〡ˋ《集韻》聲激切,入錫曉。


  1. 笑聲。《集韻•錫韻》:“謚,笑聲。”

英语 to confer posthumous titles

德语 nach dem Tode verliehener Ehrenname (English: posthumous title)​ (S)​,Nachruf (S)​,Ehrennamen verleihen

法语 Nom posthume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
shì

(1) (形聲。从言,益聲。用言論給予褒貶,故從言。本作「謚」。本義:古代皇帝、貴族、大臣、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) 同本義 [posthumous title (of emperor, distinguished minister)]

謚,行之跡也。——《北堂書鈔》《說文》

謚者,別尊卑,彰有德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
先王謚以尊名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

誄生時所行爲之謚。——《論衡·道應》

增謚美顯,榮於身後。——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
又如:謚法(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,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);謚寶(古代帝王寢墓中,刻有帝后謚號的璽印);謚譜(記載謚號的譜牒);謚名(謚號)

詞性變化


shì

(1) 授與,加封;尤指死後追封 [confer]

幸德謚爲洞簫兮。——王褒《洞簫賦》

身死無名,謚爲至愚,恥及父母,爲天下笑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

又如:謚告(贈謚的文告);謚典(贈謚的典禮)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笑皃。从言益聲。伊昔切。又,呼狄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謚)行之迹也。周書謚法解、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:謚者,行之迹也。謚、迹曡韵。从言益聲。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,此後人妄改也。攷玄應書引說文:謚,行之迹也。從言益聲。五經文字曰:謚,說文也。𧨦,字林也。字林以謚爲𥬇聲,音呼益反。廣韵曰:諡,說文作謚。六書故曰:唐本說文無諡,但有謚,行之迹也。據此四者,說文從言益無疑矣。自呂忱改爲𧨦,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,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,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。然唐開成石經、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,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。近宗說文者,不能攷知說文之舊,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,而覆改爲諡,可歎也。今正諡爲謚,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,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。神至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