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字义
◎ 蛊
〈名〉
(1) (会意。从虫,从皿。本义: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)
(2) 同 本 义 [parasite]
蛊,腹中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掌除毒蛊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·庶氏》
又如:蛊慝(蛊虫引起的祸害);蛊证(腹内生虫的病);蛊毒(蛊虫之毒)
(3) 毒虫。传说取百虫于皿中,使互相蚕食,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[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]。
如:蛊虿(毒虫)
(4) 神智惑乱的疾病 [demagogic disease]。
如:蛊疾(心志惑乱的疾病。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)
(5)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[cultured insect]
江南数郡有畜蛊者,主人行之以杀人,行食饮中,人不觉也。——《舆地志》
又如:蛊蛊(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);蛊主(传说饲养蛊虫的人)
(8) 指与诅咒、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[superstition]。
如:蛊气(施行诅咒术的邪气);蛊祝(用邪术诅咒害人);蛊师(迷信职业者。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);蛊杀(蛊术杀害)
(6)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 [grain moth]
谷之飞,亦为蛊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
又如:蛊蛊(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)
(7) 指淫邪之事 [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]
关其门户,用止狂蛊。——《太玄经》
(8)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[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]。
如:蛊膈(腹胀不思饮食的病);蛊胀(即臌胀病)
(9) 通“故”( gù)。故事,旧事,旧业 [story]
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
词性变化
◎ 蛊
〈动〉
(1) 诱惑;迷乱 [seduce;demagogic]
楚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孔某(指孔丘)盛容脩饰以蛊世。——《墨子·非儒下》
糜费产业,蛊惑士女。——南朝梁· 刘勰《灭惑论》
又如:蛊丧(惑乱丧失);蛊溺(惑乱沉迷);蛊伪(蛊惑诈伪);蛊诱(迷惑引诱)
(2) 用符咒之术毒害人 [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]
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,以菟为厌胜之术。——《后汉书·清何王庆传》
又如:蛊毒(毒害。用毒药害人,使人不自知);蛊道(指巫蛊咒诅之术)
〈形〉
通“痼”( gù)。疾病久治难愈 [chronic]
晋胥克有蛊疾,郤缺为政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八年》
腹中蟲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皿蟲爲蠱。”“晦淫之所生也。”臬桀死之鬼亦爲蠱。从蟲从皿。皿,物之用也。公戶切文六 重四
(蠱)腹中蟲也。中蟲皆讀去聲。廣韵、集韵皆曰:蟲直衆切。蟲食物也。亦作蚛腹。中蟲者,謂腹內中蟲食之毒也。自外而入故曰中,自內而𧐂故曰蟲。此與虫部腹中長蟲,腹中短蟲讀異。周禮庶氏。掌除毒蠱。注云:毒蠱,蟲物而病害人者。賊律曰:敢蠱人及敎令者棄市。左氏正義曰:以毒藥藥人,令人不自知,今律謂之蠱。玄應屢引說文蠱,腹中蟲也,謂行蟲毒也。下五字葢黙注語,顧野王輿地志曰:主人行食飮中殺人,人不覺也。字從箸蟲於飮食器中會意。春秋傳曰:皿蟲爲蠱。晦淫之所生也。晦淫俗本作淫溺,誤。今依宋本正。春秋傳者,昭元年左氏傳文。醫和視晉矦疾曰:是爲近女室疾。如蠱。非鬼非食,惑以喪志。天有六氣,淫生六疾。陰淫寒疾,陽淫熱疾,風淫末疾,雨淫腹疾,晦淫惑疾,明淫心疾。女,陽物而晦時,淫則生內熱,惑蠱之疾。於文,皿蟲爲蠱,穀之飛亦爲蠱。在周易,女惑男,風落山謂之蠱,皆同物也。和言如蠱者,蠱以鬼物飮食害人,女色非有鬼物飮食也。而能惑害人,故曰如蠱。人受女毒,一如中蠱毒然,故毄辭謂之蠱容。張平子賦謂之妖蠱,謂之蠱媚,皆如蠱之說也。言於文皿蟲爲蠱者,造字者謂蟲在皿中而飤人,卽以人爲皿而蝕其中。康謂之蠱,米亦皿也,女惑男風落山,男亦皿也,山亦皿也,故云皆同物也。此皆蠱之引申之義。梟磔死之鬼亦爲蠱。梟磔各本作臬桀。史記封禪書索隱引樂彥云:左傳皿蟲爲蠱。梟磔死之鬼亦爲蠱。梟當作𥄉,𣃔首倒縣,磔辜也,殺人而申張之也。强死之鬼,其䰟魄能馮依於人以爲淫厲,是亦以人爲皿而害之也。此亦引申之義。序卦傳曰:蠱者,事也。伏曼容注曰:蠱,惑亂也。萬事從惑而起,故以蠱爲事。引大傳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。从蟲从皿。會意。公戶切,亦去聲。五部。聲類弋者切。音冶。皿,物之用也。物上當有蠱字,皿所以盛飮食行蠱者也。此說从皿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