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韻】苦怪切,音喟。【左傳·成九年】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。正義:蒯與菅連,亦菅之類。【儀禮·喪服傳疏】屨者藨蒯之菲也。《禮·玉藻》【註】蒯席澀,便于洗足也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草則葴莎菅蒯。【註】蒯草中爲索。
又地名。【左傳·昭二十三年】攻蒯,蒯潰。【註】河南縣蒯鄕是也。
又姓。【前漢·蒯通傳】蒯通,范陽人。
又蒯緱。【史記·孟嘗君傳註】蒯緱,把劒之物,謂以劒繩纏之。
又【韻補】苦對切,音塊。引《左傳》叶雖有姬姜,無棄蕉萃韻。
又【索隱·蒯成侯緤註】引《三蒼》,音裴。
艸也。从艸㕟聲。苦怪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《說文》無㕟字,當是㝮字之省,而聲不相近。未詳。蓾,𧀦或從鹵。
(𦳋)艸也。左傳引詩曰: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。李善引聲類曰:蒯艸中爲索,苦怪切。史記馮驩有一劒,蒯緱。裴駰曰:蒯,茅之類,可爲繩,其劒把無物可裝,以小繩纏之也。从艸㕟聲。按説文無㕟字,而爾雅有之。釋詁曰:㕟,息也。音義曰:㕟苦怪反,又墟季反。字林以爲喟,𠀌懷反。孫本作快。郭又作嘳。按㕟字今不可得其左㫄所從何等,字之本訓何屬,但其古音在十部甚明。説文𦖥𦳋皆以爲聲,而𦖥字亦作聵𦳋字。逸詩與萃匱爲韵,皆在十五部也。不知何時𦳋改作蒯,從朋從刀,殊不可曉,葢本扶風䣙鄉之字誤。䣙讀若陪,在第一部第六部,與十五部相隔絕遠,而誤其形作蒯,且用爲𦳋字,不可從也。玉篇引無棄菅𦳋不作蒯。苦怪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