粢
拼音
注音ㄘˊㄐ〡ˋ
五笔uqwo 仓颉iofd 郑码tdru 四角37904
笔画12画 部首 部外6画 笔顺413534431234
康熙笔画12画 部首 部外6画
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统一码基本区U+7CA2

民俗参考

五行属性

五行属性:火

字义解释

起名解释:泛指谷物。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34%
  • 字性6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基本解释

《廣韻》即夷切,平脂精。脂部。


  1. 同“”,谷子,子实去壳后为小米。泛指谷物。《左傅•桓公二年》:“粢食不鑿。”

ㄘˊ《集韻》才資切,平脂從。脂部。


  1. 同“”。《列子•力命》:“食則粢糲。”

ㄐ〡ˋ《集韻》才詣切,去霽從。


  1. 通“”。酒。《禮記•禮運》:“故玄酒在室,醴醆在户,粢醍在堂,澄酒在下。”


  1. 〔粢饭〕方言。一种食品。将糯米掺和粳米,用冷水浸泡,沥干后蒸熟,中间裹油条等捏成饭团。

英语 grain offered in ritual sacrifice; millet

法语 grain de mil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(1) (形声。从米,次声。本义: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)

(2) 稷,即谷子 [millet]

粢,稷米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又如:粢粝(粗劣的饭食)

(3) 特指祭祀用的谷物 [grain for sacrificing]

如:粢食(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、稷所作的饭食);粢盛(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)

(4) 谷类的总称 [various kinds of grain]

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。——《国语》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稷也。从禾亝聲。秶,𪗉或从次。卽夷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𪗉)稷也。釋艸曰:秶,稷也。周禮甸師齍盛注云:秶者,稷也。榖者稷爲長。按經作齍,注作秶,此經用古字,注用今字之例。周禮齍盛字鄭易爲秶者三,甸師、肆師、大祝也。小宗伯齍注云:齍讀爲秶。六秶謂六榖,黍稷稻粱麥苽。云齍讀爲秶,此易齍爲秶之證也。秶本謂稷,何以六榖統名秶,則以稷爲榖之長,故得㮣之。甸師注是其恉也。米本謂禾,凡榖皆得名米,秶盛之秶猶是矣。甫田作齊,亦作齍。毛曰:器實曰齍。而左傳、禮記皆作秶盛,是可證齍秶之同字。榖名曰秶,用以祭祀則曰齍。别之者,貴之也。今經典秶皆譌粢,而𪗉字且不見於經典矣。廣韵曰:𪗉,祭飯也。玉篇曰:黍稷在器曰𪗉。知舊本經典故作𪗉盛。从禾。𠫼聲。卽夷切。十五部。

(秶)𪗉或从次作。鄭注周禮曰,齎資字同。其字以𠫼次爲聲,从貝變易。此亦以𠫼次爲聲,从禾變易。而今日經典秶盛皆从米作,則又粉餈之或字而誤叚之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