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韻】慈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疾染切【正韻】秦冉切,𠀤𥕌上聲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
又漸次也,進也,稍也,事之端先覩之始也。【易·漸卦正義】漸者,不速之名。凡物有變移,徐而不速,謂之漸。
又通作蔪。【書·禹貢】草木漸包。【釋文】如字,本又作蔪。【字林】才冉反,草之相包裹也。
又【集韻】鋤銜切,音鑱。與巉通。高也。或作嶄。【詩·小雅】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
又側銜切,音𪗂。流貌。【楚辭·九章】涕漸漸兮。
又【廣韻】子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將廉切,𠀤音尖。流入也。【書·禹貢】東漸于海。
又漬也,濕也。【詩·衞風】漸車帷裳。
又浸也,染也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漸民以仁。
又臺名。【水經注】太液池中有漸臺,三十丈。
又星名。【甘氏星經】漸臺四星,屬織女東足。
又【集韻】子艷切,音𡄑。漸洳,溼貌也。
又之列切,音折。同浙。江名。
又【類篇】慈鹽切,音潛。涉水也。與潛通。【書·洪範】沉潛剛克。【左傳】【史記】皆作沉漸。
● 漸
● 漸
● 漸
● 漸
英语 gradually
德语 durchfeuchten, inspirieren ,allmählich
法语 progressivement,petit à petit,imbiber,se jeter dans (rivière)
詳細字義
◎ 漸
動
(1) 流入;入 [flow into]
東漸於海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
又如:漸漸(流淌的樣子)
(2) 淹沒,浸泡 [soak]
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淇水湯湯,漸車幃裳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氓》
漸,漬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是漸之也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
漸之滫中。——《史記·三王世家》
治大地漸臺。——《史記·孝武紀》
澤蘭漸被徑。——《文選·謝靈運·遊南亭詩》
又如:漸浸(浸潤,漬染);漸涵(漸漬。猶浸潤。引申爲漬染,感化);漸摩(漸磨。浸潤;教育感化);漸及(潤澤普及)
(3) 薰染,可染 [contaminate]
俗之漸民久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又如:漸染(漬染;沾染);漸導(薰染,引導);漸濡(浸染,薰染)
(4) 欺詐 [cheat]
上幽險則下漸詐矣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
又如:漸巧(詐僞);漸行(詐行,以欺詐行事);漸毒(欺詐);漸詐(欺詐)
(5) 通「潛( qián)」。潛伏 [hide;conceal;lie low]
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意豈將軍忘湛漸之火?——《漢書·谷永傳》
又如:漸心(潛心);沉漸
基本詞義
◎ 漸
名
(1) (形聲。從水,斬聲。本義:古水名。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錢塘江)
(2) 古水名[Jian River]
漸,漸水出 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——《說文》
漸江,山海經謂之 浙江也。——《水經注·漸江水》。按,即今之 錢塘江,古大江與 錢塘江通。
(3) 徵兆,跡象 [omen]。
如:漸不可長(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展滋長);防微杜漸
詞性變化
◎ 漸
副
(1) 逐漸 [gradually]
亂花漸欲迷人眼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錢塘湖春行》
漸聞水聲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漸拍漸止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又如:漸次間(漸漸,逐漸);漸至佳境(漸入佳境。逐漸好轉或興味逐漸濃厚);漸積(逐漸發展,積聚)
(2) 立刻 [immediately;at once;right away]
正是嚴冬天氣,彤雲密佈,朔風漸起,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(3) 緩慢 [slowly]
爲變蓋漸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◎ 漸
動
(1) 疏導河川 [dredge]
漸九川。——《史記》
(2) 加劇 [aggravate]
疾大漸。——《尚書》
王曰:「嗚呼!疾大漸,惟幾。」——《書·顧命》。孔傳:「自嘆其疾大進篤,惟危殆。」
汝寒溫不節,虛實失度,病由飢飽、色慾、精慮、煩散,非天非鬼,雖漸,可攻也。——《列子》
(3) 成長;滋長 [grow]
自下之漸。——明· 高啓《書博雞者事》
又如:漸包(漸苞。不斷滋長;叢生)
水。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从水斬聲。慈冉切
(漸)漸水。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丹陽郡黟,二志同。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。云漸水出黟南之蠻夷中,則今錢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見矣。前志黟下曰:漸江水出南蠻夷中,東入海。水經曰:漸江水,出三天子都,北過餘杭,東入於海。按班、許、水經皆曰漸江水,酈氏注則曰浙江,葢水經以後無稱漸江者。其前則山海經、吳越、春秋、史記皆曰浙江。山海經有出於漢人者。漢人之書地理志、說文爲謹嚴。據許立文,曰江至會稽山陰爲浙江,謂崏江也。曰漸江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謂今錢唐江也。分別畫然。葢浙江者,崏江之委。漸江者,錢唐江源流之緫稱。二水古於山陰相合,故可統名之曰浙江。後世水道絕不相通,而錢唐江猶冒浙江之名,失其本號耳。水道提綱曰:浙水有南北二源。北曰徽港,卽新安江,出歙縣、黟縣、績溪、休寧諸山。南源有二。一曰衢港,卽信安江,出開化、江山二縣山。一曰婺港,卽東陽江。出東陽縣山。南北二港在嚴州府治建德縣合流,而北經桐廬縣、富陽縣,至蕭山縣西南,合浦陽江,經杭州府城東南,至龕赭二山之閒入海。班、許云黟南蠻中,今之北源南源皆包舉矣。从水斬聲。慈冄切。八部。按走部有𧽯字,訓進也。今則皆用漸字而𧽯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