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
拼音jiànjiān 注音ㄐㄧㄢˋㄐㄧㄢ
五笔ilrh 仓颉ejjl 郑码vfpd 四角32121
笔画14画 部首 部外11画 笔顺44112511123312
简体11画 部首部外8画笔顺44115213312
康熙笔画15画 部首 部外11画
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统一码基本区U+6F38

民俗参考

字义解释

是否常用:现通表

寓意解释:指逐渐、渐进。(jiān)指浸,流入。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0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康熙字典

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漸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11

漸

【唐韻】慈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疾染切【正韻】秦冉切,𠀤𥕌上聲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

又漸次也,進也,稍也,事之端先覩之始也。【易·漸卦正義】漸者,不速之名。凡物有變移,徐而不速,謂之漸。

又通作蔪。【書·禹貢】草木漸包。【釋文】如字,本又作蔪。【字林】才冉反,草之相包裹也。

又【集韻】鋤銜切,音鑱。與巉通。高也。或作嶄。【詩·小雅】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

又側銜切,音𪗂。流貌。【楚辭·九章】涕漸漸兮。

又【廣韻】子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將廉切,𠀤音尖。流入也。【書·禹貢】東漸于海。

又漬也,濕也。【詩·衞風】漸車帷裳。

又浸也,染也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漸民以仁。

又臺名。【水經注】太液池中有漸臺,三十丈。

又星名。【甘氏星經】漸臺四星,屬織女東足。

又【集韻】子艷切,音𡄑。漸洳,溼貌也。

又之列切,音折。同浙。江名。

又【類篇】慈鹽切,音潛。涉水也。與潛通。【書·洪範】沉潛剛克。【左傳】【史記】皆作沉漸。

基本解释

jiàn ㄐ〡ㄢˋ


  1. 水名。1.古水名。即今浙江,亦指浙江中、上游的新安江。《説文•水部》:“漸,水出丹陽夥南蠻中,東入海。” 2.一名澹水,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。《漢書•地理志上》:“武陵郡,縣十三:索(縣),漸水東入沅。”
  2. 緩進;逐步。《易•漸》:“彖曰:漸之進也。”
  3. 逐漸發展的過程。《管子•明法》:“姦臣之敗其主也,積漸積微,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。”
  4. (疾病)嚴重,加劇。《書•顧命》:“王曰:嗚呼!疾大漸,惟幾。”
  5. 疏導。《史記•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太史公曰:禹之功大矣,漸九川,定九州,至于今諸夏艾安。”
  6. 徵兆,跡象,苗頭。《論衡•明雩》:“雨頗留,湛之兆也;陽頗久,旱之漸也。”
  7. 條件,前提。晋程本《子華子•執中》:“生者死之對,有者無之反;庳者隆之因,虧者成之漸。”
  8. 次序,步驟。《史記•吴太伯世家》:“兄弟皆欲致國,令以漸致焉。”又依次。《宋史•河渠志二•黄河中》:“昔大河在東,御河自懷、衛經北京,漸歷邊郡,饋運既便,商賈通行。”
  9. 副詞。1.表示程度緩慢地增加,相當於“逐漸”。《漢書•李廣利傳》:“天子業出兵誅宛,宛小國而不能下,則大夏之屬漸輕漢。” 2.表示時間,相當於“正當”。唐李商隱《喜雪》:“粉署闈全隔,霜臺路漸赊。” 3.表示時間,相當於“隨即”、“不久”。宋周邦彦《紅林檎近•冬景》:“纔喜門堆巷積,可惜迤邐銷殘。漸看低竹翩翻。”
  10. 介詞。表示某段時間的終點,相當於“到”。宋姜夔《揚州慢》:“自胡馬窺江去後,廢池喬木,猶厭言兵。漸黃昏。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。”
  11. 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為䷴,艮下巽上。《易•漸》:“漸。女歸吉,利貞。”
  12. 人體穴位名,即大迎穴。《素問•骨空論》:“其病上衝喉者,治其漸。漸者上俠頤也。”
  13. (草木)滋長。也作“蔪”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(徐州)厥土赤埴墳,草木漸包。”
  14. 〔漸如〕濕貌。《集韻•豔韻》:“漸,漸如,溼皃。”

jiān ㄐ〡ㄢ


  1. 流入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。”
  2. 沾濕。《詩•衛風•氓》:“淇水湯湯,漸車帷裳。”
  3. 浸泡;淹沒。《荀子•大略》:“蘭茝稾本,漸於蜜醴,一佩易之。”
  4. 滋潤;潤澤。《墨子•尚賢下》:“日月之所照,舟車之所及,雨露之所漸,粒食之所養,得此莫不勸譽。”
  5. 習染,影響。《史記•貨殖列傳》:“俗之漸民久矣,雖户説以眇論,終不能化。”
  6. 詐,騙。《書•吕刑》:“民興胥漸,泯泯棼棼,罔中于信,以覆詛盟。”

qián ㄑ〡ㄢˊ


  1. 通“潛”。潛伏;隱藏。《荀子•脩身》:“血氣剛强,則柔之以調和;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。”

chán ㄔㄢˊ


  1. 通“巉”。山石高峻。《詩•小雅•漸漸之石》:“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”

英语 gradually

德语 durchfeuchten, inspirieren ,allmählich

法语 progressivement,petit à petit,imbiber,se jeter dans (rivière)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
jiān

(1) 流入;入 [flow into]

東漸於海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

又如:漸漸(流淌的樣子)

(2) 淹沒,浸泡 [soak]

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
淇水湯湯,漸車幃裳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氓》

漸,漬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
是漸之也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

漸之滫中。——《史記·三王世家》

治大地漸臺。——《史記·孝武紀》

澤蘭漸被徑。——《文選·謝靈運·遊南亭詩》

又如:漸浸(浸潤,漬染);漸涵(漸漬。猶浸潤。引申爲漬染,感化);漸摩(漸磨。浸潤;教育感化);漸及(潤澤普及)

(3) 薰染,可染 [contaminate]

俗之漸民久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
又如:漸染(漬染;沾染);漸導(薰染,引導);漸濡(浸染,薰染)

(4) 欺詐 [cheat]

上幽險則下漸詐矣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

又如:漸巧(詐僞);漸行(詐行,以欺詐行事);漸毒(欺詐);漸詐(欺詐)

(5) 通「潛( qián)」。潛伏 [hide;conceal;lie low]

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。——《荀子·修身》

意豈將軍忘湛漸之火?——《漢書·谷永傳》

又如:漸心(潛心);沉漸

(6) 另見 jiàn

基本詞義


jiàn

(1) (形聲。從水,斬聲。本義:古水名。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錢塘江)

(2) 古水名[Jian River]

漸,漸水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——《說文》

漸江,山海經謂之 浙江也。——《水經注·漸江水》。按,即今之 錢塘江,古大江與 錢塘江通。

(3) 徵兆,跡象 [omen]

如:漸不可長(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展滋長);防微杜漸

詞性變化


jiàn

(1) 逐漸 [gradually]

亂花漸欲迷人眼。——· 白居易《錢塘湖春行》

漸聞水聲。——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
漸拍漸止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
又如:漸次間(漸漸,逐漸);漸至佳境(漸入佳境。逐漸好轉或興味逐漸濃厚);漸積(逐漸發展,積聚)

(2) 立刻 [immediately;at once;right away]

正是嚴冬天氣,彤雲密佈,朔風漸起,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
(3) 緩慢 [slowly]

爲變蓋漸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《天演論》

jiàn

(1) 疏導河川 [dredge]

漸九川。——《史記》

(2) 加劇 [aggravate]

疾大漸。——《尚書》

王曰:「嗚呼!疾大漸,惟幾。」——《書·顧命》傳:「自嘆其疾大進篤,惟危殆。」

汝寒溫不節,虛實失度,病由飢飽、色慾、精慮、煩散,非天非鬼,雖漸,可攻也。——《列子》

(3) 成長;滋長 [grow]

自下之漸。——· 高啓《書博雞者事》

又如:漸包(漸苞。不斷滋長;叢生)

(4) 另見 jiān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水。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从水斬聲。慈冉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漸)漸水。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丹陽郡黟,二志同。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。云漸水出黟南之蠻夷中,則今錢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見矣。前志黟下曰:漸江水出南蠻夷中,東入海。水經曰:漸江水,出三天子都,北過餘杭,東入於海。按班、許、水經皆曰漸江水,酈氏注則曰浙江,葢水經以後無稱漸江者。其前則山海經、吳越、春秋、史記皆曰浙江。山海經有出於漢人者。漢人之書地理志、說文爲謹嚴。據許立文,曰江至會稽山陰爲浙江,謂崏江也。曰漸江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謂今錢唐江也。分別畫然。葢浙江者,崏江之委。漸江者,錢唐江源流之緫稱。二水古於山陰相合,故可統名之曰浙江。後世水道絕不相通,而錢唐江猶冒浙江之名,失其本號耳。水道提綱曰:浙水有南北二源。北曰徽港,卽新安江,出歙縣、黟縣、績溪、休寧諸山。南源有二。一曰衢港,卽信安江,出開化、江山二縣山。一曰婺港,卽東陽江。出東陽縣山。南北二港在嚴州府治建德縣合流,而北經桐廬縣、富陽縣,至蕭山縣西南,合浦陽江,經杭州府城東南,至龕赭二山之閒入海。班、許云黟南蠻中,今之北源南源皆包舉矣。从水斬聲。慈冄切。八部。按走部有𧽯字,訓進也。今則皆用漸字而𧽯廢矣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