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卽由切【集韻】將由切,𠀤音啾。北人呼水池爲湫。
又水名。【說文】有湫水,在周地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湫淵祠朝那。【註】湫淵,在安定朝那縣。
又懸瀑水曰龍湫。
又憂愁貌。【春秋·繁露陽尊隂卑篇】湫湫者,悲愁之狀也。
又涼貌。【宋玉·高唐賦】湫兮如風。
又【唐韻】子了切【集韻】子小切,𠀤音剿。湫,隘也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壅閉湫底。【註】湫謂氣聚,底謂氣止,皆停滯不散之意。
又【昭二年】湫隘器塵。【註】湫,下也。
又地名。【左傳·莊十九年】楚子伐黃,還及湫。
又【集韻】雌由切,音秋。義同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在九切,音愀。義同。一曰洩水瀆也。
又【集韻】兹消切,音焦。夫湫,亦地名。
又宗蘇切,音租。人名。【左傳】魯有子服湫。
详细字义
〈形〉
(1) [地势]低下;低洼 [low-lying]
湫宅闭门,不有椒房之势。——扬雄《法言》
(2) 又如:湫窄(低温狭小,谦称自己居处贫窘);湫仄(低下狭窄);湫阨(低小狭小);湫凹(低洼);湫居(低矮的住房)
(3) 另见 jiū
基本词义
◎ 湫 jiū
〈形〉
(1) 清静 [tranquil]。如:湫然(清静的样子)
基本词义
〈名〉
(1) 水潭 [pond;pool]
湫,湫隘下也。从水,秋声。春秋传曰:晏子之宅湫隘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训为下湿也。”
湫隘嚣尘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。注:“下也。”
(2) 又如:湫泊(水潭);湫水(潭水)
(3) 洞穴 [hole]
此之谓定性于大湫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
词性变化
〈动〉
(1) 凝集;积滞 [stagnate]
勿使有所壅闭湫底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。注:“集也。”
(2) 又如:湫底(积滞不畅);湫淤(积滞不通)
隘。下也。一曰有湫水,在周地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晏子之宅秋隘。”安定朝𨙻有湫泉。从水秋聲。子了切。又,卽由切
(湫)隘下也。當作湫隘湫下也。此舉左傳湫隘字而釋湫。如毛傳云文茵文虎皮也之例。杜預亦云湫下、隘小。下文塏訓高燥。爲湫之反。昭三年左傳服注。湫、箸也。十二年杜注。湫、愁隘也。皆引伸之義。一曰有湫水在周地。未聞。春秋傳曰。晏子之宅湫隘。事見左傳昭三年。安定朝那有湫淵。淵各本作泉。唐人避諱改也。今正。安定郡朝那、二志同。朝追輸切。朝那故城在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西北。前志云。有湫淵祠。蘇林云。淵方四十里。停不流。冬夏不增減。不生艸木。一統志曰。朝那湫今在平涼府固原州西南。从水。秋聲。子了切。又卽由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