㐁
拼音tiàn 注音ㄊㄧㄢˋ
五笔glwi 仓颉mow 郑码ajod 四角10604
笔画6画 部首 部外5画 笔顺125341
康熙笔画6画 部首 部外5画
字形分析单体结构 统一码扩展AU+3401

民俗参考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0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基本解释

tiàn ㄊㄧㄢˋ


  1. 舔。《説文•𧮫部》:“㐁,舌皃。”《六書正譌•㮇韻》:“㐁,以舌鉤取也。”
  2. 席子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㐁,席也。”
  3. 竹子的青皮。《説文•𧮫部》:“㐁,一曰竹上皮。”
  4. 无光。《集韻•栝韻》:“㐁,無光也。”

英语 to lick; to taste, a mat, bamboo bark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舌皃。从𧮫省。象形。𠀬,古文㐁。讀若三年導服之導。一曰竹上皮。讀若沾。一曰讀若誓。弼字从此。他念切文三 重三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㐁)舌皃。魯靈光殿賦:𤣥熊䑙舕以齗齗。善曰:䑙舕,吐舌皃。吐玷、吐暫二切。按䑙葢卽㐁之俗也。𧮫省。象形。象形者,謂𠮛象吐舌也。从𧮫省者,謂∧也。舌出於𧮫外,故內𧮫外舌。他念切。七部。


(𠀬)古文㐁。讀若三年導服之導。士虞禮注曰:古文禫或爲導。檀弓、喪大記注皆曰:禫或作道。是今文禮作禫,古文禮作導。鄭从今文,故見古文於注。許从古文,故此及木、穴部皆云三年導服,而示部無禫。今有者後人增也。導服者,導凶之吉也。棪、𥥍、㐁讀若導服,皆七、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。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,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,使人易了也。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,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,故今文變爲禫字,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。○𥥍,深也。一曰竈突。从穴从火从求省。式鍼切。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。竹上靑皮,顧命、禮器、聘義皆謂之筍。筍、筠古今字。讀若沾。沾古之添字。他兼切。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。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。弼字从此。謂弼字从𠀬爲聲也。弜部作𢐀。然則从㐁者小篆,从𠀬𢐀者古文也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